其三是人的自由生长的力量。人是一种能动的生命体,具有向上生长的力量,这是人性的一种基本特质,基于此,杜威(JohnDewey)强调“教育即生长”。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远未成熟,而“未成熟状态就是指一种积极的势力或能力———向前生长的力量”。[4]人的健康而充分的生长,需要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自由,而不是强制和束缚。与中学生和大学生相比,小学生的生长特别需要自由,他们的自由发展显得格外重要。在评价的价值观上要特别注意这一点,不能以评价来压制或束缚小学生的自由生长,而应该通过认可和鼓励他们的广阔而自由的素质发展,为他们提供自由生长的空间。
其四是人的潜能。大量研究和事实表明,人具有极其巨大的潜能,我们经常看到学生达到了怎样的发展这类现实状况,但这未必充分发挥了人的潜能。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由于走上了高效学习与发展的道路,在短时间内就达到很高的发展水平,这说明人类潜能的巨大。如果充分发挥小学生的潜能,那么小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是可以实现的。同时,充分发挥潜能也是人们所追求的。因此,在小学生素质发展校本评价的价值观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潜能的巨大,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潜能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潜能。
2.年龄特征
素质发展的校本评价是为了评判和促进人的素质发展,而人的素质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之一是体现出一定的年龄特征,即“个体生理心理发展在各个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质的特征”。[5]小学生素质发展的校本评价,既要对小学生的素质发展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又要对特定个体的素质发展有明确的判断和定位,这些都要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具体来说,要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评价的价值观要适合于小学阶段的年龄特征。例如,要特别注重综合素质的发展,而不过多地注重学科知识(学科素质的一个方面)的掌握。如果以适合成年生活需要的观念作为小学生素质发展评价的价值观,那么是不利于小学生的自由生长的。
第二,同时要注重小学生年龄特征的可变性。现在人们注意到的年龄特征一般是对一定年龄阶段的人已经达到的现实发展的概括,而由于人的潜能极其巨大,人能够达到怎样的现实发展其实是一个变数。通过多方面的有效努力(包括评价上的努力),人的现实发展是可以提升和扩大的,而这正是评价应该持有的一个重要宗旨。因此,在提出小学生素质发展校本评价的价值观时,不宜把小学“理论上能够实现怎样的素质发展”看得太固定,评价应该具有充分的弹性。
3.社会理想
社会理想对小学生素质发展评价的价值取向有着多方面的影响:第一,小学应该为怎样的社会培养人,小学生将来要为社会向怎样的方向发展做贡献,这就要有一种合理的社会理想,以这种理想作为小学生素质发展校本评价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基础。第二,未来社会理想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趋势是日益注重人本身的素质发展,[6]因此,就更加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第三,我国的社会理想之一是建设和谐社会,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小学生群体的和谐,而小学生群体和谐的首要条件是小学生的优秀性格素质,这应该成为小学生素质发展评价的重要关注点之一。
4.学校愿景
一所学校既是社会有机体的一个重要细胞,也是学生素质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和舞台,学校愿景同时也是学生素质发展的一种动力。所谓愿景,即人或组织所向往的前景。凭借学校愿景,学校成员,包括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等,会形成明确的相关目标,开发和充分利用相关的资源,寻求有效的策略,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使学生的素质发展充盈着学校的精神,同时也光大着学校的精神;学校精神的光大,又会促进后继学生的素质发展。再者,评价系统本身的变革愿景也是整个学校变革愿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7]因此,校本评价包括小学生素质发展的校本评价,在价值观上要依据于学校愿景。 |